近日,东莞常安医院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75岁突发休克危重患者血红蛋白低至46g/L,数次输血难以稳定病情,让内镜探查一度陷入僵局。医院常务副院长李瑞平带领消化中心、手术麻醉科、血库等多学科团队争分夺秒展开抢救,患者转危为安。这场跨越生死线的救治国内期货配资平台,展现了常安医院危重症救治的硬核力量与医者仁心的温度融合。
3月10日19时许,75岁的张奶奶(化名)突发呕血、意识不清跌倒,亲人赶紧呼“120”紧急送至常安医院。急诊检查显示,患者已出现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至47g/L(正常女性为115-150g/L),医生结合病史初步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失血量极大,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其收治入院。
常安医院首诊团队迅速为患者输注3.0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并同步进行扩容、抑酸等治疗。然而,次日晨复查时,医生发现张奶奶血红蛋白仅回升至49g/L,远低于可耐受内镜检查的安全阈值(通常需>70g/L)。为争取明确出血部位的机会,ICU医生追加输注1.5U红细胞。但当天傍晚,患者再次突发呕血、血压骤降,提示活动性出血未控制,病情进入“出血-输血-再出血”的恶性循环。
“必须立即手术探查!”面对传统内镜诊断路径受阻的困境,李瑞平果断发出指令。
在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血库的协同配合下,一场与死神竞速的腹腔镜手术于当天22:20紧急开展。术中探查发现,患者胃部存在直径约3cm*3cm的巨大溃疡面,渗血呈持续性流速。李瑞平带领外科和消化内科团队紧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给患者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 +毕II式胃肠吻合术”。术中,检验科血库工作人员紧密配合。
术程顺利,3月12日凌晨1:02分,团队为患者精准实施溃疡缝扎止血术。历时2小时10分钟,手术成功控制了出血,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手术成功离不开输血保障的“生命线”。为确保术中用血,医院检验科血库负责人连夜联动市中心血站及兄弟单位紧急调配红细胞备用;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全程参与围术期管理;麻醉团队精准调控循环状态;护理组实施24小时特级监护。多学科无缝衔接,为手术成功奠定了基础。
手术后,患者已转入ICU监护,未再出现活动性出血。目前,张奶奶的生命体征平稳,正在接受后续康复治疗。
“每一次危重病例的成功救治,都是对医院应急体系和技术实力的考验。”李瑞平表示。在这场生命保卫战中,常安以快速响应机制、多学科协作能力和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再次展现了医护人员的担当。
【春季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高发】
春季是消化道出血高发期,老年人尤其需警惕长期服用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危险因素。常安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提醒,若出现呕血、黑便、心悸、晕厥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来源:东莞常安医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炒股_股票配资入门_线上股票配资开户观点